三河项目资金管理实施细则代写技术团队
对此,国内已经采取了一系列举措,比如全面暂停进口原产地为日本的水产品、加大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力度,严禁食品生产经营者采购、使用原产地为日本的水产品、加强各地食盐价格监测等。
然而对于不少问题,当下仍需要解答:核污染水中的放射性物质具体都有哪些?日本具体怎么样处理核污染水?又是否能真的能消除上述放射性物质的影响?
事实上,Nature在6月份时发表过一篇报道,较为详细地盘点了核污染水中的放射性元素、日本核电站运营商的处理工艺,以及在当时,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报告还尚未正式发出时(正式发出在今年7月4日),各国科学家的反应。该文章在开头摘要写道:
根据东京电力公司的官方消息,此次的第一批排海将在17天内共排放7800吨核污染水,二期总共有64种放射性元素,这中间还包括不少可能对人体造成侵害的元素,如碘-131、铯-137、锶-90、钴-60、氚(chuān)、碳-14等。
这些放射性元素如何对人体造成了严重的伤害呢?首先,我们要理解一个叫做“半衰期”的概念,它是指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半数发生衰变所需要的时间。随着放射不断进行,放射强度按指数曲线下降,越靠近半衰期的末尾,危害程度就越低。
但是,在达到这个相对安全的半衰期的过程中,原子核会向外发出粒子。而这时,如果人体又摄入了放射性物质,比如正在衰变的碳-14,那么发生β衰变的碳-14就会向外发出β粒子,这种β粒子足以“打掉”人体DNA上的遗传因子——这就非常有可能导致人体DNA无法正确表达遗传信息,出现遗传病、激活原癌基因,甚至从基因层面发生某种“变异”。
Nature的这篇文章写道,上述提到的核污染水中的有害元素里,有些半衰期比较短,从2011年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发生开始,直到现在已有12年,因此已经衰变,危害程度没那么大。但有些元素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消除影响——比如铯-137的半衰期为30年,碳-14的半衰期则长达5730年。
根据核电站运营商,东京电力公司的官方信息,他们将受污染的水储存在现场的1000多个不锈钢罐中,并使用一种名叫ALPS的先进液体处理系统来处理。通过沉降、吸附、物理过滤等五个阶段,这一系统能去除上述64种放射性核素中的62种,使其浓度低于日本规定的排水标准限值。
不过,还有氚和碳-14两种元素无法被去除。东京电力公司称,他们会将处理过的水进行稀释,使氚的浓度为每升1500贝克勒,而这一标准为世界卫生组织饮用水规定的氚浓度的七分之一,使碳-14的浓度为法规设定上限的2%。
公司的一位发言人还称,他们正在测试在经过ALPS系统处理的水中饲养生物,然后发现“海洋生物体内的氚浓度会在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不超过生活环境中的浓度。一旦生物体返回到未经处理的海水中,氚浓度就会跟着时间的推移而降低。”
文章中,一位来自英国朴茨茅斯大学的环境科学家史密斯(Jim Smith)表示,从当前情况去看,排海对太平洋四周的国家构成的风险可以“忽略不计”。他还认为,如果将处理过的水留在原地,那么地震、台风等突发灾害会使其泄漏的风险更高。
去年,美国国家海洋实验室协会称“缺乏足够和准确的科学数据支持日本的安全主张”,因此反对日本的排海计划。菲律宾政府也曾呼吁日本重新考虑将水排放到太平洋。
还有一位来自夏威夷大学马诺阿分校的海洋生物学家,里士满(Robert Richmond),他是“太平洋岛屿论坛小组”的五名科学家之一,这一小组是由18个太平洋国家组成的政府组织,转为福岛核污染水排放的很多问题提出建议。
里士满参与审查了东京电力公司和日本官方的数据,参观了福岛核电站,他认为关于氚和碳-14仍有一些悬而未决的问题:
虽然按照东电的说法,氚的浓度已无问题,皮肤也能隔绝一定辐射。但氚是一种β辐射发射器,如果你吃了被β辐射体污染的东西,体内的细胞就会暴露出来,DNA也会遭到破坏。
对于东京电力公司所说的“排水三公里内无人捕鱼”的情况,里士满也认为仍有可能出现一些明显的异常问题。因为食物链中“大鱼吃小鱼”这种情况可能使氚聚集起来,因此“稀释”方案的化学性质是会被海洋的生物学性质而削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