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油建:首创“倒装法”施工工艺
与祖国共成长,与企业共奋进。讲述亲历故事,说变化谈感受、忆经历道真情,一个个平凡故事,一段段难忘记忆。这些故事以小见大,或生动展现在中国领导下国家和央企取得的辉煌成就,或折射出国家、社会、公司发展给普通人生活带来的深刻变化,或讲述央企职工为国家繁荣富强艰苦创业、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精神风貌……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国资委网站推出“我和我的祖国•亲历故事”,敬请关注。
在我家柜子里,放着三顶安全帽,分别是我们一家三代的安全帽。其中一顶上世纪80年代初的老式藤条安全帽是爷爷的,退休后,爷爷一直收藏着,时不时地还要拿出来擦一下上面落的灰。平时这顶安全帽就静静地躺在柜子里,它承载着爷爷经历的一段峥嵘岁月。
1976年,爷爷调到江西送变电建设公司检修班,做了一名普通检修工人。听奶奶说,爷爷年轻的时候长得很帅,戴上安全帽可精神了!每天爷爷一戴上这顶安全帽,就像是一位整装待发的勇士,时刻准备着去战斗,他的战斗目标是给千家万户送去光明。那时候我还小,听奶奶说得这么神圣,我心里直烦嘀咕:不就是沿着电线杆走一走,砍几棵树,接一下线嘛。所谓的战斗装备,也就是绝缘棒、几把钳子和一把镰刀了。可在奶奶看来,一旦爷爷戴上安全帽,把这么多东西往身上一放,爷爷整个人就发光了,奶奶也瞬间成为他的小迷妹。
爷爷的倔脾气是出了名的,只要事情没做完,坚决不回家,家里的菜每次都要热上两三次才能等到爷爷回来,所以家里人私底下都管爷爷叫“邱不赶趟”,别看爷爷吃饭赶不上趟,但只要哪里有用电故障,停了电,他都是第一时间出现最后一个离开的人,但从来没听他叫过苦、喊过累。
爷爷说:“我这一辈子呀,没做什么大事,可我觉得活得特别值!看到家家户户都亮着灯,我高兴啊。你们可得好好守护这来之不易的光明啊!”
那顶早已泛黄的塑料安全帽是伴随父亲度过多年青春的好伙伴。父亲1989年从江西电力技工学校毕业后分到了赣西供电局低压班工作,到父亲那一代,电网建设已经有了快速的提升,老百姓慢慢地富起来了,各种家电也搬进了每个人的家里,水泥电线杆越立越多,输电导线也跟着越来越粗,慢慢的变多,一台台的变压器不断地安装在生产和生活中心区域,电也成为人类的必需品。
和爷爷那个年代不同,父亲的战斗装备变成了各种精密度高的测量仪器和检测设备,工作起来更便捷高效,这些设备能让停电时间快速缩短。可父亲一旦工作起来,倔脾气跟爷爷一模一样,他也成了我们家另一个“邱不赶趟”。
关于父亲这个倔脾气,妈妈还跟我讲了个故事。那是在1998年秋季晚上,外面电闪雷鸣、风雨交加,父亲在家接到紧急抢修任务,妈妈看新闻到处水位暴涨,堤防溃决,担心父亲安全不想让他去。父亲说:“这种时候我们不去,谁去?咱父亲以前检修要靠腿一步一步走进树林,爬上深山,还经常碰到野兽,只能靠眼睛和镰刀钳子来维护一条条线路,条件不知道比现在艰苦多少,他们都从未动摇过,我现在去检修有检修车,有望远镜,有各种检测工具,更没理由退却。”说完父亲就出门了。
2018年我在华北电力大学完成了7年学业后,考入了国网江西信通公司,接过爷爷和父亲的接力棒,毅然决然加入到电力铁军中,成为一名电网人。
每一代电网人心中都有一个梦,爷爷的梦是让万家灯火更加光明,他维护的是线路接通的安全;父亲的梦是让电网更加坚强,他维护的是设备和厂站端安全;而我的梦就是让电网更加智能,我维护的是电力信息通信系统和数据安全。
到了我这一代,电网信息化程度慢慢的升高,除了强电线个通信站点要去维护,这些运维工作转化成了我们信通人逢年过节的值班表、深夜凌晨的抢修和7*24小时的坚守。我也会跟妈妈“抱怨”:“妈,今天在食堂刚打好饭,就接到发生故障的电话,一口饭没顾得上吃,处理完回来食堂都关门了,我的饭还在里面呢。”妈妈笑着说:“傻儿子,跟你爷爷爸爸一个脾气,又是一个‘邱不赶趟’咯。”
听爷爷说,在那个年代,戴上安全帽是一件很体面的事情,现在又何尝不是呢?在穿上工作服,戴上属于我的那一顶印着“国家电网”标志玻璃钢制安全帽的时候,一种莫名的自豪感油然而生,我仿佛能看到那贯穿纵横祖国辽阔疆域的“巨龙”——交直流特高压线路;看到那一架架巡线无人机平地而起,飞向碗口粗的高压线缆;看到那一台台智能巡检机器人在不知疲倦、不分昼夜的守护着变电站,我为我是电网人而自豪。
爷爷砍下的荆棘、磨破的鞋,父亲逢年过节在变电站保电的执着,我们信通人7*24小时对电力信息通信系统的坚守,无数电网人身先士卒,言传身教,凝聚成了传承一代代电网人的工匠精神,每一代电网人奉献自己,勠力同心,共同用勤劳和智慧,推动着祖国电力事业的飞速发展。
家中的三顶安全帽,依然在柜子里静静地躺着,它们的背后,承载着一个个“人民电业为人民”的故事,折射出祖国电网事业的蓬勃发展和万家灯火背后千千万万电网人坚守与付出。